最近,“躺平”這個詞成為網(wǎng)絡(luò)熱詞,其實,躺平自古就有,并且名家輩出,就拿國外來說,古希臘就有一位叫做第歐根尼的躺平大師,他每天躺平在大木桶里,思考人生,亞歷山大大帝曾親臨木桶,勸告他“可以認命,不能躺平”,第歐根尼卻讓他躲開點,別擋住木桶的陽光。當時的有志青年柏拉圖想拉著第歐根尼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,第歐根尼踩著柏拉圖家的地毯說:“我踩在了柏拉圖的虛榮心上。”最后,這位國外“躺平”鼻祖,活到了93歲。
在同時代的中國,“躺平”鼻祖應(yīng)該是莊子,楚王請他去做官,莊子說官員隨時會被當做獻祭的牲畜,自己寧愿當一只在爛泥里逍遙的烏龜。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古畫《槐蔭消夏圖頁》,更是完美的詮釋了“躺平”這個詞,炎炎夏日里,一處槐蔭下,一個人平臥在榻上,上衣半解,袒胸露乳,正在閉目酣睡,后來的“葛優(yōu)躺”也許就是模仿畫中人的姿態(tài)。
而“躺平”這門藝術(shù),早就被宋代定窯的工匠們參透,因此在古定瓷中,也隨處可見躺平的元素,比如被收藏在舊金山亞洲藝術(shù)博物館定窯白釉嬰戲荷葉枕,一童子側(cè)臥于榻上,詮釋了“躺平”要從娃娃抓起。再比如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宋代定窯孩兒枕,似乎和大家說:“來吧少年,加入我們,一起躺平。”這里要說一句,曲陽文創(chuàng)品牌大宋定窯也設(shè)計過一款基本相同的孩兒枕。收藏在定州博物館的北宋定窯白釉側(cè)臥侍女枕,雖然有所殘缺,但也調(diào)又不失嬌俏,躺平技能點已加滿。
那么,說了這么多,現(xiàn)代的年輕人應(yīng)該如何面對“躺平”呢,我認為躺平是年輕人的自由,躺平以后,不被外物所干擾,不再隨波逐流,忘記一切壓力,安心工作,努力充實自己,用老子的話說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”